文章分享
Passage Sharing
We are “Human Be-ING” 我們是 – 「改變中的人」
很多人喜歡通過性格測試瞭解自己多一點; 然而又經常發現,好像自己哪一類性格都有一點。 到底是測試的問題,還是我的問題呢? NLP中的一大門派「身心語義學」NS-NLP的始創人Dr Michael Hall相信,人之所以叫為”Human Be-ING”,是因為人是會不斷地改變與成長的。 所謂的「性格」,只不過是我們目前回應世界方式的傾向性。 而除了改變與成長,不同的時間、場景下,與不同的人在一起,我們也都可能會有不同的回應習慣。 所以NS-NLP用「處事模式」(Meta Programs)代替傳統的「性格」說法。 你相信自己能變得更好嗎? 你願意給他人機會改變嗎? 爲了擁有更豐盛的人生,你又想如何拓展你的「處事模式」呢? 了解更多有關Meta Programs,可參考Dr. L. Michael Hall著作”Figuring Out People” 或修讀本院NLP課程。
導師分享-愛情心理學
導師分享-愛情心理學 《求愛大作戰》播出後,隨即成為城中熱話。藉著這股熱潮,想跟大家分享Anthony Robbins的三個愛情心理狀況級別: Level One: Selfish Love 自私的愛──這是最不成熟的愛情。在這級別,雙方都著重於滿足各自的需要,所建立的關係是非常脆弱的。這個級別的愛最終會侵蝕信任和團結,並演變成以自我為中心、爭先滿足個人需求的衝突。你與你的伴侶有沒有發生類似的糾紛? Level Two: Conditional Love (I’ll give you yours if you give me mine.) 我們稱這級別為「交易」。在這級別,雙方的每一個動作、每一份禮物、每個讓步或妥協均有附帶條件。一切都不是出於自由意志,而是在以物易物的公平原則下,滿足個人的利益或願望。一段「交易」的愛情關係充滿著「花招」和計算,但是,信任並不能從計算中獲取,這級別的愛只會令雙方陷入指責和猜疑之中。 Level Three: Unconditional Love (The other’s needs come first.) 這是一個同時包含激情與情感的級別。伴侶把彼此放在首位,當一方發現對方的需要時,會自發地、用最佳的方式去滿足對方,並且不計回報。事實上,在這級別的伴侶會不斷學習去理解對方的需要,成為最瞭解對方的專家。雙方無條件地付出愛,自然很容易取悅對方,感情亦會更進一步。 大家跟自己的伴侶又在那一個層次呢? NLP導師 Jeffrey Yip
境隨心轉
最近一個相機廣告的標題很吸引我的注意,裡面說「境隨心轉」, 我覺得非常NLP之餘亦令我想起自己過住所拍的一些照片。 圖中的照片攝自澳洲的墨爾本,還記得那天的天空藍得像海一樣。我去了當地一個一年一度的嘉年華會,在草坪上走著的時候,鳥兒為了躲避我龐大的身軀而四散,我隨手拿起相機,記錄低那一刻「輕鬆自在」的心情。我記得那一年影出來的照片跟我平時的風格很不一樣,就正如那個相機廣告所說的,心境不一樣拍出來的東西也不一樣。 說起心境,三個月前跟中學時期的副校長聚舊,由於某些原因,他管理超過二十年的商科部門關閉了,更同時令他失去了多年工作。那次聚會中的他充滿怨恨及不滿,對管理層、教育制度甚至社會等等的埋怨更是滿載著負能量。 當然,我們最後都懷著沉重心情離去。 事隔數月,突然收到他邀約再去下午茶。再看到他的時候整個人去變得不一樣了. 就好像有了一種光芒。問他的原因,他跟我說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及存在價值,只是去一個更需要自己之能力的地方發展。有了新想法後後,十分戲劇性地,便開始有國際學校負責人主動聯絡他當學校的校長。 我相信這便是境隨心轉。 在NLP的角度中,這個世界很多外在的事件都是中立的。然而隨著我們心境(或情緒、狀態)的轉變,我們對事情的看法會變得不一樣。態度改變了,選擇的行動會改變,結果便會隨著改變。NLP學習的便是如何換個角度換個心情換個狀態,出來的效果永遠意想不到。 所以境隨心轉,,當我們正面對著一些不如意及煩惱的場境,我們何不自己當個攝影師或導演,換個角度,換個鏡頭去看這個世界。當腦海中拍出來的東西變得不一樣,說不定自己的人生也會變得不一樣。 Jeffrey Yip NLP Trainer
導師分享-結婚十六周年的回顧
執筆今天,是我與丈夫的十六周年紀念日。我們並沒有大事慶祝和交換禮物,只是早上共約在結婚時宴客的酒店吃早餐,回望我們在婚姻路上的成長過程。 〈童養媳的盲婚啞嫁〉 丈夫的母親是他父親家鄉習俗的「童養媳」,十四歲就「嫁」給老爺,在夫家待候老爺成人。她在嫁入夫家後慢慢培養感情,在沒有「愛情」下生兒育女,為生活而維持婚姻。丈夫的母親不懂溝通,只知家庭是各人的棲身地,從不知道愛為何物,只知自己的職責便是要把子女養大。在家裡很少激烈的吵鬧,只是偶爾在生活上會發生小爭執。在她家中,「一人少句」就是維持家庭和諧的座右銘。 〈充滿埋怨和譴責的家庭〉 而我的父母是一對自由戀愛而結婚的夫婦。自我懂事以來,就知道父母都在家時,總有一半時間是會互相對罵、吵架。他們常常說出一些極度傷害對方的說話,例如:「我一生最錯就是嫁給你這個人!」 「我早知你是這樣,我就不娶你,做個自由自在的人!」 「要不是因為兩個女兒,我早就不理你!」 「我最看不起你這種沒出息的人!」 久而久之,父親在我讀小學時,已開始「離開」我們的家。他每個月只有約一星期的時間在家,其他時間都在國內「做生意」。每次回來,他都會說「生意難做」,被人「追債」。而母親從來沒有依靠過父親,她每天七時出門,晚上十一時回家,為的就是工廠發的「勤工獎」。每天下班,她都帶著疲累的身軀,埋怨著父親沒本事,自己嫁錯了人,嫁了個無錢的負心人,既不理家庭,又沒有責任感,一定是在外面有女人,在外面拈花惹草……即使當父親回來時,她也會在他面前數落他的不是,說他在外邊一定有女人,不知道「撞了什麽鬼」,才會嫁給父親這個衰人!有次,父親回家一會兒,便氣憤地走出門,對我說有生意要做,不知何時再回來,要我聽從母親的話和照顧妹妹。媽媽在他走後大叫大喊,但很快又恢復平日勤勞的模樣去上班。她早上會預備好早、午、晚三餐,叫我和妹妹放學後把飯重熱,好好照顧自己。有時候,她會跟我們說,一定是因為她沒有為父親誕下兒子,所以父親在外面跟另一個女人生兒子…… 我和妹妹就是在這樣的家庭長大。三年前,我與妹妹到茶樓吃飯傾談時,她還說從小到大,她經常夢見一個同父異母的弟弟跟她相認。而我也跟她說,我也經常夢見相同的事,即使在父親過世後,我依然發著類似的夢。 〈開始重複父母的婚姻路〉 在上大學前,我便跟我的丈夫談戀愛。在十年的戀愛日子裡,依稀記得我們離合超過十次,因為經過熱戀階段後,我總是看他不順眼:經常蹺課不上學、做決定時優柔寡斷、買錯了東西沒膽子去更換、在街上目不轉睛地看美女、上班經常遲到,但去打球、喝酒娛樂時卻精神大振、沒有上進心、沒有責任感…… 我的注意力開始放在他的負面行為和心態上,而且對他的要求越來越高,說話態度亦變得負面。雖然如此,我還是堅持「儘量忍受」。因為我從小便認為,感情這回事和兩性關係根本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我抱著「天下烏鴉一樣黑」的心態去看男人,所以我也像母親一樣會「忍受下去」。離離合合,吵吵鬧鬧。最後,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和他結婚,真的莫名其妙! 〈另一種「盲婚啞嫁」的婚姻〉 對一位NLP人來說,以我當時的思想、情緒和行動,我和丈夫其實也是「盲婚啞嫁」。婚後一年,我誕下了女兒,開始經歷這種「盲婚啞嫁」造成的産後抑鬱。當時我有幸認識NLP,讓我明白到我在父母的婚姻中所學習到的信念和程式,正生動地應用在自己的夫妻關係上。 〈不想重蹈家庭及關係的認知扭曲〉 在我的婚姻路上的前十年,我從沒想過原來我一直在重複父母的認知扭曲程式。直到我開始覺察及檢視自己對婚姻及關係的信念,才理解到我幾乎以「3P」毀滅了我的婚姻。 〈「3P」建構信念的破壞力〉 第一個「P」是Personalizing個人化,以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及處理事情,以自我為中心,將外在或發生在他人身上的事件跟「我」扯上關係:「他令我痛苦」、「他不尊重我」、「他從來沒有為這件事負責」……我們只是帶著自己的觀點去批判人或事,從來沒有以第二或第三身角度看待事物。 第二個「P」是Pervasive一般化,過分一般化地以表面所見來作出總結:「他不回家,一定是在外面有另一個女人」、「我沒有生兒子,他一定嫌棄我,並會找其他人來取代我」、「結婚後,他就不會像以前般愛我」……我們並沒有將事情釐清及情景化就下結論。 第三個「P」是Permanent永久化,將對一件事的想法變成永久的「判決」:「我是個倒楣的人」、「我不能擁有幸福的婚姻」、「我喜歡的人都是會拋棄我的」、「一次不忠,百次不容;他又在說謊騙我」……我們將只發生了一次的事件,看成永久也會發生,不會去改變想法,或理性地將事件視為一次性。 若我們沒有覺察到這「3P」對我們的思想、情緒及行為的負面影響,我們就會在不知不覺間將人和事扭曲。 〈改變從「3T」開始,創造幸福婚姻〉 若你已能覺察到「3P」的破壞力,就是改變的開始。在結婚10年後,我開始以「3T」去建立思維及重整自己對我和丈夫的關係的看法。 第一個「T」是That,除了自己的角度,我們也要從另一個角度,更客觀地看同一件事。嘗試以對方的價值觀、需要和感受,了解他們會怎樣理解或處理事情,並不只是「我」、「我」、「我」、「我」!現在,當我和丈夫的看法不一樣時,我會提醒自己運用「That」,從他的角度瞭解事件。 第二個「T」是There,即事件可能只出現於某情景或場合,可能是特殊情況,只因應某些條件而發生的。事件並不會在每一個情況下都發生,它是獨立出現的,不代表任何時候也會遇到。 第三個「T」是Then,事件是暫時性而非永久的,只要過了一段時間,事情是會過去的。有時候,我和丈夫全心投入工作時,我們會先通知對方最近有項目需要跟進,會比較忙碌,但過後就可以互相陪伴了,讓大家知道現在的情況只是暫時性的。 在十六年的婚姻旅途上,我由起初的經常吵鬧、矛盾、無力支撐而企圖放棄,到開始從「3P」走向「3T」,直至現在希望與丈夫攜手,繼續走向第二十六年、三十六年、四十六年……一直終老。 非常感恩NLP為我帶來智慧的覺醒,還有幸福的婚姻。 Mandy Chai NLP Trainer
導師分享-創造真我的喜悅
創造真我的喜悅 你每天正在選擇創造一個怎樣的自己? 創造真我,就是運用你的創造力,帶領自己進入那神秘而真實的自我;捨棄外在的自己,融入那心靈神聖的愛,創造出一個自我實現的世界。 創造一個真正的自我,就是我們每人都必須在自己裡面發揮出一種能力,成為自己的光:種子無法知道將會發生甚麼,它從來不知道什麼是花,更無法相信自己具有變成一朵漂亮的花的潛力。 你能以創造力帶出真我的力量嗎?它是一直存在於我們覺知裡的一種內在力量:並非每人都可以成為畫家,假如每人都是畫家,世界可能會變得很醜。無論你做甚麼,只要你順隨著真實的自己、投入地以愛心去做,每個過程都是專注而神聖的真我實現時刻。 當我們變得更有能力去創造真我,當我們的創造力達到頂峰,當我們整個生命都變得具創造性,我們就生活在真我裡面。那個內心的真我,便自然是創造者本身的喜悅,也是真正對別人的愛和祝福。 讓我們一起經歷和享受真我以勇氣和智慧成長的旅程! Mandy Chai NLP Trainer
慾望的阻力從哪裡來?
慾望的阻力從哪裡來 當你有慾望、希望得到想要的東西時,有否曾經感到害怕、擔心或恐懼?例如:小時候你想吃雪糕和零食,或想到主題公園玩樂的時候,心中會否產生一種擔心、害怕或懷疑的感覺,問自己:「是否能夠得到?會否有障礙?會否得到父母的准許和認同?」 「好」的東西令我們產生負面情緒 假如你想要的都是你喜歡、對你來說是「好」的東西,爲什麽會有這些負面情緒──懷疑、害怕、擔心、甚至恐懼呢?當你有慾望或希望得到想要的東西時產生負面情緒,那麼你當時看到的,並不是這東西好的一面,而是這東西將會為你帶來的「負擔」或其壞處。 看見好東西帶來的「害怕」 相信很多人都希望得到上司的信任,但當上司真的非常信任他,並告訴他:「好!我相信你會把這件事辦好的!」,大部份人表面會很高興,而內心深處卻不自覺地浮現出自我質疑的念頭:「以我的能力,是否真的能將這事辦好?我是否值得他這樣信任我呢?」又例如,很多人常說想賺很多錢,有錢會為他帶來很多好處,但當他開始對錢這「好東西」產生負面情緒時,他只會看見錢為他帶來的「負擔」:賺錢很累,要付出很多;太拼命賺錢會損害身體健康;賺錢需要付出很多時間,有錢卻沒時間與家人相聚,沒有私人時間享受生活…… 有些人在追求他的夢中情人時,腦海充滿著希望和慾望去爭取,因為他們的注意力全集中在對方會為自己帶來的「好處」上。當他對這份感情或慾望產生害怕和恐懼時,他便是接收著「夢中情人」為他帶來的負面訊息:對方這樣漂亮/帥氣,會否一心一意愛我?萬一其他人追求他,他會否變心而去?對方條件這麼好,我是否配得上他?是否能滿足他的要求?萬一我不能達到他的要求,我們豈不是完蛋了? 爲了滿足別人的要求而放棄了真我 很多人就是因為這些「害怕」的想法,不相信自己可以得到想要的東西,最終並非別人不給你機會或對方離你而去,而是自己的慾望被自己先打敗了、抑壓了,將專注力只放在彼此的不配合或差異處,變得「自暴自棄」或拚命配合、遷就對方而放棄了成為真正的自己。當我們過分地為別人而活,喜怒哀樂都跟隨著別人,完全忘記自己,對方的一舉手、一投足都令自己產生情緒變化,失去了真我的靈魂和本質的話,我們可能連自己是誰也忘記了,既然我們眼中都沒有自己,那誰還會看見我們的存在呢?每天跟你一起的伴侶,當然也不會欣賞一個迷失了自我的人吧! 在你的內在世界裏,你是否容許自己正面地擁有你真正想要的「慾望」,接納自己擁有更好的?你是否會盡力讓自己得到真正想要的,而不是退而求其次,然後卻為自己的選擇感到心有不甘? 這些阻力和障礙,有可能是我們從小被訓練而成的程式:我們經常被別人認為我們的行為令他們失望,令他們的世界不圓滿。因為我們不能完全聽從及遵守他們的要求,因而就得不到我們想要的。這是一種自我懲罰性的信念。 這是一個很難接受的事實:我們放棄了自己的價值而改變,滿足了別人心中理想的自己,不敢爭取成為真正身心合一的自我個體。 「要是你不聽我的,我就不給你……!」的影響 昨晚在妹妹家吃晚飯,差不多四歲的外甥很想外婆餵他吃飯,不肯自己吃。妹妹下班回家看見後便大聲對他說:「你已經長大了,不可以讓婆婆餵你,自己吃吧!」外甥撒嬌不肯,於是妹妹再說:「如果你不肯自己吃,媽媽就不再帶你到迪士尼樂園,你以後也不能去!」當時全屋人也靜了下來,怎料雙眼通紅、扁嘴欲哭的外甥竟對妹妹說:「現在我不想去迪士尼樂園了,這麼晚,天都黑了,下次白天時才去吧!」頓時全屋人哈哈大笑。但對我來說,妹妹正用一句話深層傷害著外甥的自我:「如果你不聽我的,我就不給你……!」這句話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很熟悉,但同時也強而有力地阻礙著我們擁有自己的慾望,令我們不能無條件地愛自己。 Mandy Chai NLP Trainer
學員分享-NLP與美滿人生
學員分享-NLP與美滿人生 Roger Yu 有人說,他喜歡工作,並藉此挑戰和突破自己; 有人說,他喜歡與人溝通,結交新的朋友; 有人說,他喜歡談戀愛,享受愛的甘甜; 有人說,他喜歡思考,探究世界的真理; 有人說,他喜歡博覽群書,學習有趣的知識; 有人說,他喜歡環遊世界,擴闊視野; 有人說,他喜歡享受天地,輕鬆快活地過日子。 不管我們喜歡以什麼樣的方式生活,也許是上述例子中的其中一項,或者是幾項,或者是其他的生活方式,我都大膽的推算,每個人也渴望活出美滿的人生。然而,不是每個我們所選擇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思想和情緒等,都能有效地引領我們活出美滿的人生。 自去年聖誕,我參加了APTI所舉辦的NLP執行師課程、夢境分析師課程和ABH催眠治療師課程,這些課程都為我提供了寶貴的知識,讓我重新認識自己,反思自己與世界的關係,進而重新管理和規劃自己的美滿人生。以下,我想跟大家分享幾個我的學習重點! NLP讓我學會︰ 我們應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事物,為自己提供更多不同的選擇。當我們擁有更多選擇的時候,我們就能創造更有彈性的行為和結果,擁抱更廣闊的世界。 我們應多從對方和第三方的角度看待事物,當我們糾正自我中心的缺點,並藉著不同的感受與觀點去理解事物時,就能有效地與別人溝通,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我們不必過份強調對與錯,當我們去強調對與錯時,其實已被某種框框局限了,失去了靈活性。我們更應關注的,是什麼才是有意義,以及什麼才是有效果的。 夢境分析讓我學會︰ 睡夢中所遇見的事物,是我們潛意識真實的投射,而潛意識則反映了深層的自己。因此,我們應好好把握夢境帶給我們關於自身境況的提示,避免錯過了一些重要而我們卻忽視了的事情。 催眠治療讓我學會︰ 催眠可以幫助我們鬆動主觀的控制欲與批判性的習慣。我們可把握催眠治療的機會,帶領自己和身邊的人回歸平靜,拾回愛的初衷與良知。 我相信,不管我們對美滿人生有怎樣的理解,以上的學習,都為我們的人生帶來了深刻實用的反思與指導。我期待著APTI日後舉辦的其他課程!
導師分享-忠於自己的戰士
導師分享-忠於自己的戰士 Mandy Chai 李安在奧斯卡電影頒獎禮中,再次榮獲最佳導演獎項,對中國人來說,確是件可喜可賀的事。同時,讓我想起他對電影夢的堅持和一直在他身邊支持他、忠於真我的太太……而意想不到的是,我15歲的女兒最著迷的電影,反而是「孤星淚」。頒獎禮中,最令我的女兒興奮尖叫的,竟是「孤星淚」全體演員出場演唱獲獎歌曲。演出期間,她不斷拿手機跟電視螢幕中的表演者拍照,顯得非常雀躍。 當她與同學第一次欣賞完這套電影後,就開始不斷嚷著我要陪她看多一次,但由於春節前我需要完成大量的培訓工作,只好多次推掉她的安排。後來有天放學,她竟情不自禁地走到戲院買票自己獨自再看了一次。之後,我還是在她再三催促下完成「陪她一起看同一套電影」的承諾。雖然是兩星期內第三次看同一套電影,女兒還是雀躍萬分地走進戲院,一邊全神貫注地投入螢幕,一邊輕聲地跟著字幕,同步唱著歌詞,間中搖頭嘆息,輕淌淚水……播放電影時,我偶爾心急想知道情節,便會問她:「然後會怎樣?」她目不轉睛地說:「不要再問了,你用心看吧!」說真的,這麼多年來,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她如此專注和熱情的狀態。我也被她投入認真的態度感動了! 後來,我問她為何如此喜愛這電影,她帶著激情高聲地回應:「不知道,真的不知道為甚麼。反正就是喜歡,太喜歡了,說不出的喜歡,不能停止地喜愛它。每個小節,每句歌詞都是那麼的美妙;我第一次看的時候,開始了十五分鐘便哭起來了……一直到完場。很感動,太激動也太美妙了!總的來說就是很好看,很想跟你一起再看,一起分享!」那時候,我的第一個反應是,我太幸福了,能跟愛女分享她最感動的時刻、她完全真我的Genius State! 其實,在觀看電影的同時,我也無意中找到躲在我內心深處的秘密。電影中最刺痛我而令我有強烈連結的是:一群熱血激昂的法國青年,為國家的民主開放作出抗爭和付出……其中一幕講述一位青年在革命前的一刻,向暗戀的女神寫了一封表白信,告知她雖然深愛對方,但爲了更崇高愛國的理想,他甘願作出犧牲……我個人的關注並不在於民主,而是在於那位青年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堅持忠於自己的使命或理想而做出的決定──沒有什麽比個人理想更重要,所以他義無反顧地往夢想走去。 過去,丈夫經常問我,你每天也用所有的時間去做培訓的工作,到底是我和孩子重要,還是工作重要?以往我會認為自己做錯了而感到內疚,但在去年當我了解自己真正的理想後,我便會回答他:「親愛的,你知道嗎?有人為了國家,連性命都不要。我跟你一起廿多年,相信你是一個了解我的人;你這樣問我,你可以預知我的答案嗎?」從那次起,他再也沒有問我那條問題了。 我記得,李安導演說過,他的太太曾獨力承擔家庭支出,自己則每天在家看書、學習、看電影、做家務、帶女兒、抱著孩子等太太「帶著獵物」回家……後來他知道外家給了一筆資金太太,想自己開一間餐廳「做點事」,那時他內心難受至極,曾一度想過放棄創作電影而去學習電腦,希望儘快地有一技傍身。最後,深深愛著他和明白支持他的太太在上班前說了一句話:「安,堅持做個真正的你,忠於自己的夢想吧!」 再一次衷心恭喜李安導演,你除了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也是我們心中「忠於自己」的成功戰士。
離開遊戲看選擇
離開遊戲看選擇 Candy Crush界面明亮可愛,近來深得很多年輕一族鐘愛。 我喜歡它則是因為,想要成功過關,需要有目標、有策略,步步為營。 一不留心注意,被一些糖果吸引,就會祇記得消消消,而用完了移動限數。 然而有時卻事不如意,可以移動的糖果就那麼一、兩個,感覺自己無助又無能為力。 難道明明知道毫無意義,卻也只能繼續按部就班,浪費「寶貴的生命」嗎? 難道我就沒有其它選擇? 這究竟是我玩遊戲還是遊戲玩我啊??? 好在一天發現,其實不然,原來有一個按鈕叫「離開」,可以選擇即刻結束遊戲,重新開始。 當然前提是如果還有命;如果沒有,也可以選擇花錢購買、fb找朋友「獻生」,抑或是乾脆停下不玩。 好像突然世界變大、變得明亮了,原來我有那麼多選擇! NLP有一句假設前提:「凡事至少有三個選擇」。 只要退後一步,離開遊戲,從上一級菜單看,就會有不同的視角,不同的選擇。 在你的人生遊戲中,你又給自己多少選擇呢? – DU Yifei Fisher
導師分享-共創純真的喜悅幸福感
共創純真的喜悅幸福感 在12月底,我與同事飛往北京教授NLP,在當地告別了2012年,亦迎接了2013年的新開始。完成兩場演講後,主辦單位的何教授帶我們到天壇走走,稍作休息。途中,我們經過龍潭湖,這就是我兒時在北京居住的地方。 當我走進公園,只見湖面一片銀雪,腦海裡漸漸浮現出小時候與媽媽合作堆雪人的情景,那時純真興奮的笑聲緊緊地連結著二人。我的內心即時湧出一股暖流,一種純真的喜悅幸福感,跟外面零下十六度的天氣形成強烈對比。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非常豐富的內在資源,而這些資源正是我們的動力和快樂的泉源。當我們擁有NLP這把提取內在資源的鑰匙時,我們便能夠隨時隨地感受到快樂,充滿動力。 Mandy Chai NLP Trai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