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享
Passage Sharing
DETECTING THE HYPNOTIC IN COACHING CONVERSATIONS 探測教練對話中的催眠對話
From Dr. Michael Hall Article No:2020_28 Article Date: 1st July 2020 Making Your Conversations Hypnotic #2 If indeed all communication inherently involves aspects of the hypnotic and if an intense and personal coaching conversation takes a person inside in a hypnotic way— how can you tell? How can you recognize when a client is in [...]
COACHING CONVERSATIONS – Can They be Hypnotic?教練對話 – 可以是催眠嗎?
As a Meta-Coach, you know all about the basic conversations that are inherent in coaching. You have been trained to discern the first five: Is this a clarity conversation? Is this a decision conversation? Is this a planning conversation? Is this a resourcing or experiencing conversation? Is this a change conversation? The great majority of coaching [...]
ADHD/ADD – CURSE OR BLESSING?多動症- 是祝福還是詛咒?
Coaching and training often bring us in close contact with people who have (or think they have)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DD) or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For nearly 25 years, our analysis in Neuro-Semantics is this— People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intention deficit rather than attention deficit. True ADD is based on a brain [...]
不自覺重複的程式
你可曾好奇,為什麼在同一件事情上,每個人有不一樣的反應?這個不一樣又是從何而來? 非洲人世代沒有穿鞋習慣,有人相信,賣鞋給非洲的生意註定做不來,但也有人認為,這正是賺錢的機會。 你可有想過,推動一個人前進或改變,為什麼有些人需要獎勵,只要感到滿足、有樂趣,他們就能拼命為了獲取更多而奮鬥 ; 與此同時,有一些人則努力拼勁,不是因為想追求更多,而是為要不想失去、他們因為要逃避「痛苦」,不得不努力前進呢? 是什麼不同的行為性格、信念決定影響我們?又是什麼讓我們不斷自動重複著某些行為決定? 當你接觸了身心語言學(NLP)之後,你就會知道一切人類的習性是來自個人的「認知過濾鏡」。每個人都是從個人的「過濾鏡」,透過自己的程序來接收不同外在的信息。當同一外在事件出現時,每個人會先用個人的程序(習慣)去接收信息,並產生不同的思維角度、情感、方法、選擇和決定等過程。由於每個人有不同的過濾鏡,因此在相同的外在事件上,就會有不同的反應和行為表現。 ISNS - 身心語意創辦人- Dr. Michael Hall,將 NLP 談及的 23項 處事模式(Meta-Programs),發展成60項處事模式,而相關內容都記載到他的一本著作 《figuring Out People》中。作者對每一個處事模式做出詳細而系統的解釋。 處事模式是NLP中的關鍵模式之一。透過理解這些模式,我們就能容易知道對方心裡是怎麼想的,從而更瞭解對方的出發點。 Michael在書中強調處事模式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基於情境的。他也將處事模式定義為每個人的思維方法,而並非「性格」。當一個人認識了自己的思維及行為模式後,就可以自行決定是否需要將該模式擴展或延伸至另一端的思維或行為。例如你是一個大畫面(Global)的人,你想要在某些事情上更具體(Specific),你可以選擇你想要的細節度,然後通過處事模式的擴展練習,讓自己有所「改變」。經過大成教練課堂上的擴展處事模式練習,學員都會對自己有更深度的認識,從而可以在某些情景下,改變一些對自己無效的行為。 Figuring Out People 堪稱為處事模式的的百科全書。(中文翻譯書譯名為 "閱人" 於2020年年中出版)
NSTT 2016 回顧
NSTT 2016 - Post Event Report Download full version: [Click here] Preview:
感動見證NSTT
感動見證NSTT 記者:張朗欣 被訪者:蔡真頤 (Mandy Chai) 世界巡迴的國際NS/NLP發證導師培訓課程(NSTT)自2004年起在澳洲舉行至今,每年皆在不同國家主辦,至今已踏入第13個年頭。除了澳洲,也曾在美國、南非、紐西蘭、巴西、墨西哥及香港等地舉行。今年已是第4次於香港主辦,亞洲專業培訓學院(APTI)負責人Mandy Chai非常榮幸學院能夠成為NSTT的主辦方,更感慨良多。 對於NSTT大師Michael Hall,Mandy形容他為一個「隨時隨地可以進入專注而激情的演講狀態」的人。Mandy於2005年參加在南非主辦的NSTT課程,想當年,在這14天的課程當中,Mandy在Michael和其他導師的引領和啟發下,明白如何提升專業演說設計、傳達技巧、啟動及令觀眾投入的技能,更可以隨時隨地進入「狀態」。Mandy表示,這種狀態並非獨有,而是每一個人都可做到的,因此每一個人都能夠成為專業的培訓師。有見此課程甚少在亞洲舉行,於是決心想將NLP帶到亞洲,讓NLP滲入不同的企業、行業當中,讓中國人可以中文傳播有用的NLP知識。Mandy表示最想見到學員經歷NSTT奇妙旅程後,能回到他們的工作崗位實踐技巧,甚至去啟發更多人,讓他們成為同行者。 Mandy的學生遍佈各行各業,由企業培訓師、培訓顧問到管理層不等,她形容自己的角色為見證一個人成長、蛻變成培訓師的「渠道」。她將這次的NSTT活動比喻為一個「約會」,不但能夠跟來自世界各地的精英交流培訓技巧,也可藉此機會跟以往的學員聚首一堂。她樂見以往的學員能夠騰出自己的時間,同心協力地幫忙NSTT的大小事務,也非常期待各位可以重回這個大家庭。
Self-Esteem vs Self-Confidence – 分開人的價值與行為
Self-Esteem vs Self-Confidence – 分開人的價值與行為 The founder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Neuro-Semantics and famous NLP developer, Dr. L. Michael Hall talks about Self-Esteem and Self-confidence. Do you love your children / students with 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s? Every parents, educators or teachers should watch this... ISNS學會創辦人及NLP發展者Dr. L. Michael Hall談及自信和自尊的分別。 作為父母,你可以無條件、積極、尊重和去愛你的子女嗎?為老師,你可以無條件、積極、鼓勵和去愛你的學生嗎? 每個父母、教師、教育家都應該一看。
導師分享 – 「讚美的力量」Power of Appreciation
上圖你看到的時什麼。 大部份人很快會跟我說有一題錯了。 但大部份不能告訴我,我有三題對了。 這是人的通病,對是理所當然,錯要第一時間指證。 對的,錯要指出,但為什麼不能同時認知我對的事情? 讚美是屬於一種非物質的激勵,不是錢,實際的禮物或有形的獎品。 讚美只是一種無形的語言,但無數人卻一生在追求這東西。 諷刺的是,讚美不需要金錢,我們卻非常的吝嗇對別人的讚美。 你會發現有些人人工不算高,卻非常為老闆賣命,很多時是因為那個老闆懂得讚美下屬。 聽上去很容易很簡單,但老老實實,在現實社會找一個懂欣賞員工,讚美下屬的上司很難。 反過來很多人收入不錯,卻因老闆辭工了,有時非物質的東西卻最影響人。 要搵到一個懂讚美你的另一半也很難。 有個朋友分享,明知老婆那一晚想吃某個東西,故意走出去買回來給她做晚餐。 打開門,拿著外賣,老婆第一句是:你無買野比我飲呀? 那朋友像洩氣的氣球,飯都買埋還是有東西可以怪責。 當然那老婆絕對不會為意自己這說話已經傷害了別人。 要搵一個懂讚美的家長也很難。測驗成績90分,通常家長會問那10分錯在哪裡? 其實一個人要找別人錯處很容易,因為人並無完美,世界並無完美,每個人每件事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一些瑕疵, 與其花時間挑剔別人,倒不如每個人花多一點時間欣賞對方。 欣賞別人的能力愈強,看到美好事情的機會愈高。 最重要是……….讚美別人是不用錢的。 原文:YAHOO! Style 旅夢人 作者:Jeffrey Yip (YAHOO! Style 旅夢人作者; APTI 亞洲專業培訓學院 NLP執行師課程 發證導師)
導師分享 – 身心靈與抗逆能力
導師分享 – 身心靈與抗逆能力 作為身心靈導師,我和很多人有相同願望:希望身心靈可以健康及持續地成長。 以個人經驗而言,抗逆能力與身心靈成長有莫大的關係。在身心靈未萌芽的時候,當逆境來襲,我們往往處於下風。幸運的是,我們作為人類,有學習能力,可以從 事件及經驗中汲取新思維,積存並留待將來使用,以致我們在心理及靈性層面上,能夠以一個較快的幅度成長。身體的成長速度,是大自然定律,當然有它的好處: 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慢慢地去細味生活中的變化,自我檢視。 有年青朋友在身心靈發展上處於起步階段,遇上了感情道路上的困惑,意識與潛意識出現極大矛盾,令自己處於一個不舒適的狀態。我以『換個框框看世界,換個心 情過日子』的隱喻去幫助他過渡,希望他能領會箇中意義,積極地協助心、靈去成長,準備好自己,去迎接將來更多、更豐富的挑戰。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每一段經歷都是一個學習,也是一份最好的禮物,何不欣然接受它? 導師: Rex Chung, 催眠治療導師
導師分享-何謂個人力量
導師分享-何謂個人力量 長文慎入。如你不是以跳躍式閱讀,你將獲益不淺 何為個人力量? 很多人認為,「一種能夠操控他人,影響其他人的東西」,我們稱之為力量。 你老闆可能覺得自己好有力量,因為他在公司裡操控生死大權。 父母可能覺得自己很有力量,因為他們能命令兒女行東或行西。 你另一半可能覺得自己很有力量,因為她眉頭一動你冷汗直標。 可惜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個人力量。 個人的最大力量來自我們的思想、行為、說話及情緒。 而個人力量就是說,究竟這四樣東西是由你們自己在掌握著?或是他們全都是被其他人影響著? 你老闆因業績不好以致「燥底」。那麼他的力量被業績操控著。 父母被子女學業成續影響他們的心情行為說話,他們的力量被學業成續左右著。 另一半因一些事惡言相向,動粗,他們自然也是失去了個人的力量。 如果要擁有個人力量,你要問自己你有多能夠掌握自己的思想、行為、說話及情緒。 如果你不能夠,那麼外在的東西便比你更有力量。因為他們在操控你。 為什麼那麼多自認在影響、在操控很多人的人很沒安全感?因為他們很清楚,只要有一天,地位失去了,人走了,錢沒了,所為的力量便會消失。 很喜歡兩句說話: 「人可以把我所有東西都搶走,卻不能令我憎恨他們。」﹣﹣我忘了是誰說的。 「快樂是來自自己的。沒有人能令你快樂或憤怒,因為什麼情緒是自己決定的。」﹣﹣我說的。 這是重新把Michael hall 3 天APG的課程第一個Pattern 重讀的感覺。第一次學覺得很理論不設實際,重讀後想給自己一巴掌,因為差點讓那麼精彩的東西流走。 Michael 是天才,天才的命運通常砍珂。最記得NSTT導師課程畢業那天,他向在座來自18個國家的60多位新NS導師說: 「…自從決定要把Neuro semantics 帶到國際,我開始Travel世界各地舉行培訓。真到有一天我發現在自己的地方,己經沒有了自己的Family, 沒有了自己的Community…」 那一刻看到他內心在淌眼淚。為了理想,你又可以去到多盡多遠? 之後Michael說:「但我發現,我的Family 己經在每一個國家發展,而你們每一個都是我的家人。我的family 在expand,我的community member 在expand…」 很辛酸,卻感動了我們… NLP導師 – Jeffrey Yip